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十大新闻揭晓
近日,经认真评选,青岛科技大学2016年十大新闻揭晓。青科大2016年十大新闻如下:
1.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认真落实巡视整改,切实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学校党委按照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在全校师生党员中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注重督促检查和具体指导,制定了学习教育督导工作方案,对26个党总支学习教育活动进了督导检查。《人民日报》10月26日第14版以《让红色血脉代代延续》为题报道了山东高等教育党建工作,采访了校党委书记刘兴云,介绍了我校的党建工作特色。
认真配合省委第九巡视组做好专项巡视工作,根据反馈意见扎实开展巡视整改。通过巡视整改,制定完善了一批管长远、治根本的有效制度,增强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解决了一批事关学校发展全局、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重点难点问题,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举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旗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引导全体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开展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强化山东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体系,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2.学校第十次党代会胜利召开,新一轮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顺利开展
12月24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青岛科技大学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举行。中共山东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齐秀生,中共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广正到会祝贺并讲话。刘兴云同志代表中共青岛科技大学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凝心聚力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为建成有精神 有文化 有责任 有活力 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从顶层设计和宏观分析的高度、历史和现实结合的维度,深刻分析了“有精神 有文化 有责任 有活力 有特色”的内涵与要求,提出了建成“有精神 有文化 有责任 有活力 有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学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会议选举刘兴云等23名同志为中共青岛科技大学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姚锋等15名同志为中共青岛科技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在中共青岛科技大学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刘兴云、马连湘、张元利、李庆领、张淑华、韦殿华、姚锋、陈克正、李勇、吕万翔等10名同志当选为中国共产党青岛科技大学第十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刘兴云同志当选为中国共产党青岛科技大学第十届委员会书记,马连湘、张元利、李庆领当选为副书记。
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文件要求,完成中层干部正职聘任,启动中层副职聘任工作,为学校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组织基础。
3.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出台综合改革方案
10月10日下午,“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部署动员大会召开,标志着规划和综合改革方案进入实施阶段。“十三五”是我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关键阶段。“双一流”建设为不同类型的高校营造了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我校具备了冲击“双一流”的潜力。规划和方案聚焦“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战略,在制定过程中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引领相结合、注重差异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首创相结合。规划和方案是全校教职员工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事关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权威性文件,必将对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为保证规划和方案有效实施,学校成立了“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督查落实工作小组,加强对“十三五”规划和综合改革的总体领导和督导。根据工作安排,将9大任务分解后进一步明确了50项具体任务,每项任务都列出了完成时限和牵头部门、协同部门;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结合7大改革任务成立了9个专项工作组,分别负责具体改革方案任务的落实工作。
4.“双一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三个学科入围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行列
日前,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山东省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结果,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学3个学科入选。教育厅文件规定,“一流学科”立项建设周期为5年,2016年省财政投入每个入选理工科学科建设经费为2500万元,我校立项的3个学科将获得建设经费7500万元。
根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公布的最新数据,青岛科技大学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世界前1%行列,这是继我校化学、材料学科之后第三个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ESI排名前1%的学科。三个学科进入ESI国际排名世界前1%,标志着青科大在学科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在国际上已具备了较高的学术影响力,为学校进一步实施“双一流”建设奠定了基础。
5.强化教学中心地位,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该中心是我校继2013年获评国家级化工过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后,又一个国家级实验教学平台。
入围全国化工与制药类大学12强。《2016年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发布了中国大学本科专业类排行榜,我校排名全国化工与制药类大学第12位。在专业排名中,我校共有4个专业进入全国前20强,其中,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列全国高校第8位,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分列全国高校第13位,轻化工程专业排名全国高校第19位。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三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环境工程专业群、高分子专业群被评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群。在“全国第六届基础力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上,我校李剑光老师获得材料力学组一等奖。
6.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政产学研融合深度发展
在10月26日至28日召开的“2016(第五届)中国化工产学研高峰论坛暨可转化科技成果(绿色化工专场)推介对接会”上,我校与山东省科技厅签署《开展高校科研体制改革试点协议》,联合启动高校科研体制试点工作。根据协议,我校将作为试点,全面落实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发挥高校科研创新的主力军作用。山东省化工研究院整建制并入我校,化学化工科研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经青岛市科技局推荐,国家科技部评审,我校国家大学科技园获批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成为唯一获此荣誉的驻青高校。大学科技园已先后获批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生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以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2015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结果中,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被评为“A类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由我校“外专千人”翟佩斯利教授领衔的地质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研究院的成立是学校紧密对接青岛市行业产业发展规划,深化政产学研融合催生的又一重要成果。学校与山东成林低碳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青岛市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心。主要开展烟气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CCUS)与石油、天然气开采技术装备的研发、科技信息交流、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评估、科技鉴定、技术推广、技术转让与技术展览活动等业务,成为学校政产学研融合的又一亮点。
7.坚持人才强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获评“2015年度山东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并作为高校代表在山东省人才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学校聘任中国科学院冯守华院士和蹇锡高院士担任双聘院士,双聘院士人数达到8人;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领军人才李志波教授入选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同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我校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增至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增至4人。全职引进的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核心成员赵英杰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项目,成为我校首个“青年千人计划”专家。学校全职引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的王丹教授,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团队支持计划,是我校全职引进的又一名泰山学者优势特色学科团队领军人才。池荣虎、刘绍峰入选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宋波获评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这是山东省唯一一位由大学科技园推荐的高校教师。新增陈克正、李桂村两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孙静入选青岛市“创新领军人才”;金英爱入选青岛市“和谐使者”;杜爱华、于少华两位教师获评第三届青岛市教学名师,我校已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2人,青岛市教学名师6人,校级教学名师22人。
实施优势特色学科团队支持计划、崂山学者和青年崂山学者人才工程建设计划,推行与绩效评价相挂钩的资源配置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在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主办,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教育社、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承办的“2016齐鲁最美教师”评选中,我校吴其晔教授当选“2016齐鲁最美教师”,是10人中仅有的2名高校教师之一。
8.大学生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志愿者服务佳绩频传
由法学院王卫国老师指导的“县域残疾人日常出行社会支持环境调研团”获得“调研中国—大学生社会调查奖学金”一等奖。“与第一书记同行”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入选全国大中专学生“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材料学院毛常明老师指导的志愿服务项目《“身边的核辐射”志愿环保科普“微行动”》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学校获评全国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
2015-2016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总决赛,青岛科技大学上演“黑马奇迹”,勇夺中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总决赛亚军。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5项,获奖数量与质量再次问鼎全省第一;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获一等奖10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获一等奖3项,总成绩位列全省高校第1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际一等奖3项;全国大学生物流仿真设计大赛山东省区域赛获本科组特等奖1项;《纳米中药抗菌乳胶漆的研制与应用》获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一等奖;全国机器人锦标赛暨第七届国际仿人机器人奥林匹克大赛获一等奖6项;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电学院杨福芹、张则荣老师指导的参赛作品《“互联网+快递一体化设备”》荣获大赛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学校连续三年承办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参赛数量、获奖数量和质量全省第一。
9.学校聚焦“十项重点工作”,校区建设稳步推进,民生工程进展顺利
为强化工作落实,推动学校发展。学校确定了“十项重点工作”和100项具体工作,并于4月13日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刘兴云书记在会上要求“抓落实、重实效、严督查”,其中校区规划与建设被列为“重点工作”之一。
校区规划调整顺利进行。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在专家详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对崂山校区规划进行了合理调整,经过校内公示后报规划部门审批。
崂山校区综合教学实验楼工程顺利封顶。崂山校区综合教学实验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9932.69平方米,于2016年3月正式施工,预计2017年年底交付使用。届时,将极大地缓解学校教学科研用房紧张的局面,对提升教学科研和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获青岛市优质结构奖,同时被评为青岛市安全文明标准化样板工程。
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崂山校区人才公寓顺利通过“优质结构”验收和市“样板工地”验收,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已经完成,外墙装饰和各项安装工程顺利进行。高密校区人才公寓正式奠基。项目占地面积40亩,总建筑面积32940平方米,房源数量232套,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筑总面积13870平方米,包括4栋楼座,96套公寓,工期为一年。
10.完善校友工作机制,校友捐赠成果丰硕
2003届毕业生、浙江校友会副会长、麒祥集团董事长姚翔捐赠一千万元人民币,用于学校建设及教育事业发展,这是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以来接受的数额最大的一笔非定向捐赠。为感谢姚翔校友和麒祥集团的慷慨捐赠,学校决定将现四方校区橡塑材料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楼冠名为“青岛科技大学麒祥实验楼”。
1994届毕业生、东营校友会常务副会长、山东陆宇橡塑集团董事长印振同捐赠百万,设立“陆宇管理创新基金”。1988届毕业生、北京和隆优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现军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和隆优化”校友访谈基金。
截至12月15日,校友及校友企业捐赠涵盖各类项目共21项,捐赠金额1220余万元,其中,非定向捐赠1项,共计1000万元;奖助学金11项,共计46万余元;定向专门基金项目捐赠9项,共计177万余元。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凝心聚力科大事业、专心致力公益服务、精心打造捐赠平台、全心助推学校发展”,被山东省民政厅评估为山东省属高校首家4A级基金会。